数码相机 频道

快评:另眼看索尼R1转型影像传感器技术

疑!索尼缘何中意CMOS技术

  就当我们还在做着千万像素级CCD梦的时候,索尼连续两次实在的行动无情的将我们从幻想拉回到现实。CCD从最初的几十万像素发展到500万像素花费了将近十多年时间,但从500万跳跃到800万像素只用了1年多时间,从800万像素提升至千万像素又用了近两年时间,打破了业内每年升级100万像素的行规,且这回主角已经易主变成了CMOS传感器。

  我们都知道影像传感器的像素越高,尺寸就必须增大,或者缩小感光电极的单位体积,无论通过哪种途径,固定尺寸中集成的感光电极势必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目前CCD生产线的利用率不高,每提升100万像素就需要对生产线进行相关的改造,所以增加像素必定要涉及到制造成本,每提高一个等级,数码相机的价格都要高出很多,而且提升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短时间内很难再有所突破,同时据高不下的损品率将伴随着CCD的量产,因此适时的转型CMOS技术对索尼来说是明智的。

  CMOS最初曾被尝试使用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上,但与当时如日中天的CCD相比信噪比差,敏感度不够,所以没能占居主流位置。当然它也具备多种优点,普通CCD必须使用3个以上的电源电压,可是CMOS在单一电源下就可以运作,与同像素级CCD产品相比耗电量小。另外CMOS是标准工艺制程,可利用现有的半导体制造流水线,不需额外投资生产设备,并且其芯片本身品质可随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提升。就当CCD久久徘徊在800万像素左右的时候,CMOS芯片早已超越了千万以上像素,正是因为这一特有的现象,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CMOS制造成本比CCD便宜的观点,事实上就算是相同像素级的两者比较起来,其本身的制造成本并不比CCD低廉,况且本身信噪比、灵敏度不佳的CMOS想要获得较高的成像素质就必须在周边电气回路设计上多下功夫,因此总体成本较CCD来说还少许高出。当像素越高时CMOS半导体制造工艺的优势越明显,即便是0.18微米的制造工艺都可以轻松获得1600万像素的CMOS芯片。这些正是今两年索尼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发制造出CMOS芯片的重要原因。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