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 频道

快评:另眼看索尼R1转型影像传感器技术

惊!APS-C画幅的消费级数码相机

  DSC-R1使用了21.5×14.4mm尺寸的APS-C画幅CMOS影像传感器,是全球先进款可实现全时液晶屏幕取景以及EVF电子取景的APS尺寸CMOS芯片。其有效像素达到了1030万,这个数值将目前消费级别数码相机的像素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超越了一个月前刚刚发布的富士S9500的总像素数。但我们发现R1的机身设计仍然基于前作F-828的整体架构,可是机身上下布局的变动可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我们将LCD翻转置于机身顶部取景的时候,似乎有了少许小时候使用海鸥120双镜头反射相机那种复古的感觉,机背操作按键与功能模式拨盘的布局整体设计较为紧凑,EVF取景窗为235200像素0.44英寸,索尼刻意将其安置在机背特别醒目的位置,可见这种设计思路无疑是在降低LCD屏幕在该机使用中的作用,鼓励拍摄者更多的使用更为省电的EVF电子窗取景,或许这也在暗示着我们,配备了索尼常用的FM50锂电池的R1由于新技术的引用,在节电方面并不是十分让人放心。

  如果说R1的意义仅仅是将消费级产品推向了千万像素级别的竞争轨道的话,那未免有点小看了索尼转投CMOS技术怀抱的用意了。与前作F828的2/3英寸800万像素CCD比较起来,两者在尺寸上的差异巨大,给我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像素的提高,更会是消费级高端产品长达两年以来画质上的首次飞跃。

  让我先来回顾一下早期2/3英寸800万像素CCD这样的“怪胎”出现的背景环境,早在500万像素时代就有了2/3英寸和1/1.8英寸之争,最终我们发现CCD尺寸虽然缩小了,但在仅增加100万像素的基础上并未对画质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索尼依此类推在相比1/1.8英寸总面积只相差6%左右的2/3英寸基础上又多塞入了300万像素研发出了800万像素,可想而知单位尺寸内感光电极的密度有多大,相互间的光、电、磁干扰比500万时成倍增加,恶劣的成像效果最终被消费者诟病。

  这次R1中使用的大尺寸CMOS芯片与佳能EOS 5D中的全画幅CMOS芯片比较起来,在单位尺寸内感光电极的密度上,R1在这方面密度仍然较大,之前的800万像素CCD与之相比那就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随之带来了更高的分辨率、更少的噪点杂讯、更高的信噪比,接近1.5×的焦距转换倍率,使得镜头焦距段范围利用价值更高,以及更容易获得出色的景深效果,诸如此类的之前消费级DC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都被拥有APS-C画幅的DSC-R1一一化解。因此这款具备24mm超广角卖点与5倍光学变焦不可换镜头,卖相不错的消费级高端产品初期上市价格折合人民币大约8000元左右,笔者个人认为综合整体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