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香港杂谈
尖沙咀、铜锣湾、太平山顶、跑马地……这些地方虽然都没有去过,不过似乎都很熟悉(大都是电视上看来的)。香港并不大,走马观灯式的游览最多3天时间就可“看”完,不过想要感受香港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在这里就不写什么香港印象和什么感悟之类了,与其百度搜索粘贴一番,还不如说点新鲜事。
▲大巴乘车点,晚了,没人了
香港的出租车。这里主要说说出租车。经常在香港看到红色的出租车,样式整齐,车型统一。港剧里也总能看到一两个开出租车的主配角。本不以为然,结果与导游随口一聊大为惊讶。小小的一辆出租车竟然需要400多万港币,买量法拉利也没什么问题。不过在香港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开出租车的大佬们一般都是借政府的贷款买车或加入车行,直到老得干不动了才退下来。所以做香港的出租车,一定要有做奔驰、法拉利的感觉,这就到位了。随便说一句,香港的出租车司机非常专业,基本不会绕路,自动挡的车开起来风驰电掣。以后大家看电视的时候可要注意了,如果遇到什么出租车碰撞、或是警察征用出租车,司机表现的异常亢奋,不要再以为是香港人小气,实在是身家性命呀,所以出租车满天飞的或是匪徒一出租车为炮灰的镜头实在有些假,那都是钱呀!!400万!400万!
▲价值400万的出租车
太平山观景。电视里很多镜头都会有太平山俯瞰香港,太平山的观景台不算高,基本就是一个依山而建的高层商场的天台。从这里往下望去,基本是一个角度一个视野,所以也难怪照片都那么类似。这里选取山上和山下各一张照片,一起感受一下香港的建筑,身边的朋友说怎么看怎么像牙签插在地上。这也难怪,在香港买房非常困难,基本上50平方的房子已经买到了300万左右港币。这么看来,我们也许还应该很自虐的高兴一下。
▲太平山顶拍摄,本想全景扫描,不过角度不够
▲尖沙咀实拍,有点像是外滩的感觉(不是景象而是方式)
香港人。香港人都很热情,毕竟都是搞服务业和旅游业的。不过普通话实在不怎么样。难得听到一声标准的普通话,还是提醒我闯了红灯。可见香港市民的素质之高。由于28mm的镜头拍人实在有些吃力,所以对于香港人的记录有些少。也就不加评论。另外说一句,香港做任何事都是要收费的。保存行李收费,坐出租车带行李额外收费、包装收费、过桥收费......去香港的人可不要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