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时(Contax)
说起康泰时,不得不提卡尔•蔡司的老对手徕卡。前面已经提到,1913年Leitz公司创造了135照相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而为了与徕卡抗衡,1926年卡尔•蔡司通过收购Ica、Contessa-Nettel、Ernemann和Goerz等四家小型照相机厂商组建了Zeiss Ikon AG公司。在初期,Zeiss Ikon制造了许多类型的照相机,但都未能开发出能够与徕卡相抗衡的机种。直到1932年,Zeiss Ikon推出了使用蔡司镜头的康泰时相机,它比徕卡更昂贵、对焦精度更高、配套镜头更多,不但代表了Zeiss Ikon系列中的优异机,也从那时起,康泰时声名鹊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45年,位于德累斯顿的Zeiss Ikon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卡尔•蔡司一分为二。西德蔡司迁到了斯图加特,致力于使其原来的康泰时旁轴取景照相机更为现代化;而东德蔡司则被安排在蔡司的故乡耶那,致力于生产过去未完成的单反相机,并推出了标记着“Carl Zeiss Jena”的一系列镜头。
1949年,东德蔡司推出了其首款135单反相机Contax S,机顶有五棱镜,使用M42螺口。而西德蔡司则直到1953年才推出第一台135单反相机Contaflex,它使用BM(Bayonet Mount)卡口(禄来SL35系列的QBM卡口即是承自于卡尔•蔡司,1956年蔡司收购了福伦达Voigtlander,并于1972年将福伦达卖给了禄来)。1961年,东德蔡司停产了所有型号的康泰时单反相机,改而生产潘太康相机。1968年,西德蔡司的最后一台单反Contarex SE问世。东德蔡司生产的康泰时相机均采用M42螺口,而西德蔡司生产的康泰时相机则既有M42螺口,也有BM卡口。
随着50年代末日本单反相机的兴起,德国本土生产的康泰时相机由于成本过高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于是1972年,西德蔡司宣布停止生产康泰时相机,并积极寻求与日本相机厂商的合作。
1973年,卡尔•蔡司宣布与雅西卡(Yashica)合作恢复康泰时品牌的生产,雅西卡负责生产机身,卡尔•蔡司专心于设计和生产镜头,而工业造型方面则交给了德国保时捷(Porsche)集团。合作的结晶在1974年的Photokina上展示出来,也就是Contax RTS,RTS代表“实时系统”(Real Time System)。它采用C/Y卡口(或称Y/C卡口),采用这一卡口的卡尔•蔡司镜头生产跨越了30年,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镜头群。在摄影爱好者眼中,C/Y卡口的蔡司镜头有AEG、AEJ、MMG和MMJ之分:AE是能够实现光圈优先和手动曝光设定的镜头类型,德国制造的称为AEG(G指代Germany),日本制造的称为AEJ(J指代Japan);MM是Multi Mode的简称,表示能够实现快门优先和程序曝光的镜头类型,德国制造的称为MMG,日本制造的称为MMJ。德国产和日本产的卡尔•蔡司镜头成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过其对摄影爱好者的心理影响却非常明显。
C/Y卡口
2000年7月,日本京瓷公司(雅西卡的母公司,1983年京瓷并购了雅西卡)推出了新型的135单反相机Contax N1,这是一台自动对焦单反相机,采用的是新的N卡口,这也意味着原有C/Y卡口的镜头不能使用在这款AF单反相机上。与佳能、美能达一样,从MF到AF的发展过程中,康泰时最终选择了壮士断腕,抛弃了原来的卡口。N卡口的内径达到了55mm,甚至比佳能的EF卡口还要大1mm。不过,康泰时的改口为时已晚,AF单反相机市场早已被瓜分殆尽。尽管在2002年康泰时还发布过一款全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Contax N Digital,但由于价格昂贵,因此市场反响非常一般。
N卡口
2005年4月12日,对所有康泰时品牌的拥趸来说都是伤心的日子,日本京瓷公司宣布停止康泰时品牌相机的生产。继1972年之后,康泰时再一次退出了相机制造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