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单电标变镜头 14-42 II R评测

1/13
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是2011年伴随奥林巴斯E-P3等新一代PEN系列单电发布的新型标准变焦镜头。与上一代的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相比,新产品的主要改进在于强化了防尘防滴漏结构,并且在过去安装遮光罩的卡口上安装了一个镜头扣环(DR-40)。那么,作为当前奥林巴斯单电相机上最常见的套头,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成像素质到底如何?请看我们接下来的详细测评报告。
2/13
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搭载了奥林巴斯MSC驱动对焦系统,并且采用了内对焦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对焦动作的速度以及宁静。另外,该镜头还具有防尘防滴漏特性,并且0.38倍放大倍率(35mm等效)在实际应用中也算具有一定的特写拍摄能力。
3/13
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是目前奥林巴斯单电体系中最常见的套机镜头,它采用沉胴式结构,在不工作时镜片可以靠在一起以降低镜头长度(如上图),而开机后需要先将镜头展开以进入拍摄状态(如后图),这一点与目前消费类DC开机后镜头会伸出的道理一样(如后图)。
4/13
上图进一步反映了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在工作和收起状态下的区别。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奥林巴斯宣称此款镜头具有防尘防滴漏特性,但我们并未发现它具有和最新的12-50mm EZ一样的卡口密封橡胶圈,而且其非内变焦的结构也令人对其防护能力有所担忧。
5/13
搭载了MSC(Movie and Still Compatible)技术的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在E-P3上焦点由无限远至25cm处合焦的时间为0.47秒,这一成绩虽赶不上目前最先进的M4/3镜头,但也已经相当于大部分单反相机搭载50mm定焦镜头的成绩。另外,在放大倍率上,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自身的最高放大倍率为0.19倍,但由于M4/3系统的焦距转换系数为2×,因此其实际相当于具有0.38倍的放大倍率,这代表其具有较高的特写拍摄能力。
6/13
为了令所有M4/3系统镜头具有可比性,我们在画质测试环节均采用松下的GX1作为测试平台(测试中关闭所有镜头优化及防抖功能)。从14mm端的测试数据可见,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在广角端带有较明显的桶形畸变,但在F3.5-8光圈范围内都能提供较高的中心及边缘锐度。
7/13
在18mm端,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锐度曲线几乎没有变化,同样是从全开光圈到F8范围内都具有不错的分辨率。同时,从18mm开始,这支镜头表现出了惊人的畸变控制能力。
8/13
25mm焦段下,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畸变由桶形变为枕形,畸变比率低的惊人,只有0.02%,这代表其变形几乎是无法察觉的。不过从25mm开始,这支镜头的锐度开始下降。
9/13
35mm端,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畸变比率同样极低,但全局锐度已经跌至1800LW/PH以下。
10/13
42mm端,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的锐度表现略好于35mm端,但和14-25mm焦段相比依然差距明显。整体而言,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在18-42mm焦段内具有极为出色的畸变控制能力,14-18mm焦段内具有最佳锐度表现,但35-42mm焦段内的锐度表现令人失望。另外,此款镜头无论在哪个焦段上,光圈需要缩小约2档才能消除暗角。
11/13
此项测试的拍摄主体是固定范围内的LED灯墙,拍摄时镜头焦点位于最近对焦距离。从42mm下各档光圈的实测样本上看,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在全开光圈时的绝大部分弥散圆均为规则圆形,边角上的少数不规则弥散圆在收缩2当光圈后也变得规整。
12/13
此项测试的拍摄主体是等效1500W的日光灯,拍摄时采用镜头的14mm焦段。从样本上看,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全开光圈时仅出现了一个较明显的耀斑,因此在实际使用当中只要稍加注意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眩光。
13/13
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在18-42mm焦段内的极佳畸变控制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在14-25mm的锐度表现也不错。但其在长焦端的锐度下降非常明显,而且14mm广角端畸变明显,因此我们对其的画质评分只有7.6分。而在硬件性能上,各方面都无特别之处的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只获得了7.4分。至于用料做工,由于无论镜身还是卡口都是塑料的,而且虽然标称防尘防滴漏,但卡口部位没有橡胶垫圈,而且也不是内变焦结构,因此该镜头得分只有6.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