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 频道

CES前瞻:2017影像业三大趋势&展望2018

  【IT168 评论】2017年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影像行业除了有许许多多全新的产品发布之外,也在发生一些悄然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从2017年的三个新闻事件中,管中窥豹一下,谈一谈2017年影像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对2018年的影像市场进行一下展望。

  趋势一、手机拍照——未来已来

  让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

2017年影像行业的三大趋势&展望CES2018

  根据著名照片分享平台Flcikr的统计,该平台2017年上传的照片中,iPhone已经超越了佳能、尼康的总和,独占半壁江山。而3年前的新闻还是这样的:

2017年影像行业的三大趋势&展望CES2018

  短短三年,iPhone已经完成了数量上对相机的超越和碾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拍照上,人们确实更愿意用手机而非相机。

  而另一方面,在相机厂商迟钝的反应背后,是日新月异的手机厂商。

2017年影像行业的三大趋势&展望CES2018

  说来你可能不信,不说苹果,就在OV(两家知名的国产手机厂商)面前,尽管佳能、尼康这样的老牌相机厂商听起来更加高大上、国际化,但是从体量(市值&资产)上来看,相机厂商早已经不是手机厂商的对手了。

  换句话说,如果手机厂商真的想收购相机厂商,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这点不只是中国特色),那是分分钟的事。

  俗话说的好,别人家的孩子有钱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有钱还比你努力。

2017年影像行业的三大趋势&展望CES2018

  随着手机逐渐加入全像素双核对焦,与相机在对焦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多帧合成的技术,可以解决手机夜景和解析力不足的问题;而在大数据和对影像处理逐步的积累之中,相信手机厂商终有一日能够解决虚化的算法问题。

过去一年影像行业三大趋势 展望CES2018

  ▲笔者使用手机拍摄的夜景照片,长曝光+夜景如今对手机来说已经不再是难事

  这些一部分来自相机厂商,而另一些,是相机厂商不愿意做或者是不屑于做的。手机厂商却在这些“局部”,实现了弯道超车。

  趋势二、单反无反——鼎足之势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则新闻:

2017年影像行业的三大趋势&展望CES2018

  我们且不论得到这个结论是否科学合理,且从我们日常对行业的接触来看,如今以索尼为代表的无反阵营与佳能、尼康为代表的单反阵营,不说是分庭抗礼,起码也是鼎足而立的关系了。

  自2008年第一台无反相机松下G1诞生至今,近9年来我们几乎每一年都在讨论着“无反和单反”这两类相机孰优孰劣,谁更有前景的问题。而在2017年,单反相机新品共有7款,无反相机新品则有12款。无论是参与厂商的数量还是新品数量,无反相机市场都呈现出比单反相机更热闹的局面。

  2017年发布索尼微单旗舰的索尼A9,其所具备的20张每秒无黑视连拍和覆盖整个画面约93%范围的相位检测对焦,首次在局部(连拍、对焦范围),实现了对单反的超越。

过去一年影像行业三大趋势 展望CES2018

  ▲扛起微单全面电子化大旗的索尼A9

  反观单反阵营,佳能实现了全线产品2400万像素、全像素双核对焦系统的普及,但6D2由于宽容度表现差强人意,马失前蹄。而尼康方面,D850、D500的强势,掩盖不了D7500明升暗降的事实和其在APS-C市场上有心无力的疲软。

  单反厂商,再不发力,可真的赶不上末班车了。

  三、传感器大型化——势不可挡

  虽然,哈苏X1D-50C和富士GFX 50S 无反相机发布于2016年,但这两款产品真正在市场上铺货以及随后畅销到缺货,还是2017年。

  相比单反结构,无反结构没有反光板和光学取景器,机身就可以变得更紧凑、更轻便。

  于是,在制造成本和全画幅单反体积享受中画幅画质的诱惑下,更多人选择拥抱中画幅无反。毫无疑问,富士和哈苏吃到了中画幅无反化,最初的红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成本的进一步下探,相信会有更多的厂商加入到中画幅无反的战场。到那时,中画幅也会如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展望2018

  展望2018,在尼康、索尼相继拿出高像素+高速连拍的“双高”机型之后,我们也希望佳能能够拿出与之对等的机型来。

  或许是EOS 3D?或许是5Ds Mark II?总之,过去靠5D4一机打天下的时代,撑不了几天了。

  佳能、尼康这对单反时代的老冤家,究竟谁会迈出全画幅无反的第一步?从技术上看,显然佳能更有实力,而从需要上看,显然尼康更需要一款重量级的革命性产品,吸引更多的资本和关注。

  索尼的中画幅CMOS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会不会发布传说中的中画幅黑卡?

  理光GR的全画幅版,会不会首发全画幅曲面传感器?

  受M43尺寸限制,无法把分辨率提升到8k的松下,会不会“不破不立”更换全画幅卡口?推出一个松下版的“徕卡SL”?

  接下来的2018,我们更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厂商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推出例行升级的产品。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