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影视行业前期拍摄的设备逐渐朝着便携式、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在手持稳定器行业,拥有更多功能、更轻重量的设备深受世界摄影师的青睐。
2017年4月魔爪发布了魔爪AIR三轴稳定器,“魔爪Air是一款适用于全系微单和单反相机的专业云台控制系统”,立足稳定器市场,那么其性能与便携性是否如其官网上所说的那样名副其实呢?今天我们拿到一台魔爪AIR,带大家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看包装,外观设计简洁大方,打开后会发现外部包装纸箱略薄,至于为什么说略薄,大家后面就知道了。
打开外包装后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厚重的箱体,对于妹子们来说,拎起来显然有点重。
收容箱里容纳了主机、手柄、三节锂电池、充电器、数据线、双手持握柄、相机支架和三脚架等,从这点上来看,魔爪的配备齐全,很周到。
再来看一下配件的细节图,作为稳定器的心脏,好的电池是需要电池认证标识的,我发现魔爪的电池,并非标准电池,只有简单参数,也无任何认证标识,安全保障尤有隐患。
魔爪赠送的数据线,上面标明了可适配的设备,细看之下数据线做工有点华强北2元线的既视感,既然是送的那也可以理解。
5(数据线图)
接下来开始组装机器,手柄有硅胶蒙皮,握感很好,人性化的设计,贴合手掌。
6(手柄图)
在往手柄里填装电池的时候我发现,手柄与主机连接处的螺纹接口只有三圈,这让我不得不怀疑它与主机是否能紧密连接。
而且新开封的机器,在接口螺纹内竟然有黑点,个人猜测应该是氧化痕迹,连接性问题颇大。
细观管壁厚度只有3mm,个人感觉过薄,长久使用会造成磨损,导致无法闭合。
7(接口图)
8(柄细节图)
看一下力臂的做工,对比市面上一些其他产品,我发现,魔爪的力臂较薄,这样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结构刚性不稳固,重量过大为电机增加负担;
9(力臂细节图)
并且在减重槽上,看得出来是一刀切的凹槽,无精确计算减重数据,而且在减重槽上无间隔横筋,物理学上来说,这种单单是为了减重而减重的设计会造成结构的刚性不稳固;
10(减重槽特写)
俯仰轴连接力臂下压易位明显,结构刚性不稳固;
11(下压力臂动图)
我用的是sony,在装相机的时候我注意到,燕尾槽手拧螺丝较细,个人对固定牢固程度存疑。
12(手拧螺丝特写)
使用时发现,各个连接处均有磨损痕迹(新机),喷漆镀膜质量欠佳。
13(掉漆特写)
校准平衡安装耗时有些长,没有快装设计,安装比较麻烦,在快节奏生活下,或许是厂家为了培养大家的耐心也说不定呢。
14(安装板图)
这个时候不得不说一下三脚架,在安装三脚架时未发现任何问题,在拆卸时候拧三脚架竟然将手柄底座的内扣螺口拧下来了?!这个质量真是让人不敢恭维!
15(螺口图片)
接下来是开机试用,初次开机能看得出来温飘明显。
16(偏移动图)
无意中发现一个细节,在启动时相机90°竖位,魔爪的姿态算法不能识别,无法矫正竖直状态下的相机;
17(竖直动图)
当我手持稳定器在这个小角度时,电机振动感尤为明显,稳定器追求的稳定性在这里得不到一个很好的诠释。
18(角度示例动图)
魔爪air打出的称重质量为2.5KG,于是我用佳能5D4测试了一下,相机加上镜头质量大概在2KG-2.5KG之间。
19(装相机图片)
这时我发现一个有意思问题,魔爪是需要APP调试称重的,因为相机本身质量过大(>2.0kg),在APP调试选择称重的时候,选择1kg。机器是可以稳定在机器上的。
20(手动测试抖动动图)
而当我将APP称重调到2.5KG的范围内时,稳定器噪音、振动明显,并伴有死机现象。
21(振动动图)
由此可以判断出,魔爪AIR本身的系统算法有一定的缺陷,对力矩的判断错误造成了这种现象。
在追求视频稳定的稳定器领域,这样的缺陷是掩盖不住的,而承重数据的不匹配,不得不让人怀疑是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我们再来看看双手持,双手持设计的很人性化,但是接下俩试用时的一幕惊的我一身冷汗。
22(双手持动图)
最后当我用完重新装箱的时候,包装纸箱竟然漏了......
23(纸箱图)
魔爪AIR总体上来说在配件上来说,颇为周到,有人性化考虑在里面。但在做工设计和配件质量上的缺陷,让我有一种偷工减料、华而不实的感觉。而在稳定性上相比于其他产品,有着不小的劣势,在同等价位上来说槽点满满,不是一款值得入手的设备。
其品牌所打出的“更轻”、“更适合手持”、“更方便携带”、“更容易操控”等优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让人十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