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测】对于许多初涉尼潭但又预算有限的尼友来说,AF 50mm F1.8 D一直都是标准定焦头的首选。虽然无论外形、色散控制、散静表现还是做工,这款镜头都不算完美,但区区数百元的价格实在让人无法忽视其性价比。
本周,这款超人气标头的换代产品——AF-S 50mm F1.8G正式抵达IT168评测中心,而我们将会通过全面的测试为大家揭示其光学表现。在AF 50mm F1.8 D正式发布之后的第9个年头,这款AF-S 50mm F1.8G能否撼动其前辈在尼粉心目当中的地位?就让我们用D3x来全面展示其性能吧!
尼康AF-S 50mm F1.8G基本规格:
产品参数 | 产品名称 | ||
尼康 AF-S 50mm f/1.8G [报价] [参数] [图片] | |||
主要参数 | |||
APS焦距 | 75mm | ||
镜头焦距 | 50mm | ||
对焦方式 | 自动 | ||
变焦方式 | 无变焦 | ||
镜头用途 | 标准定焦镜头 | ||
镜头卡口 | 尼康F卡口 | ||
镜头结构 | 6组7片(含一枚非球面镜片) | ||
光学参数 | |||
最大放大倍率 | 0.15 | ||
水平视角 | 47° | ||
光圈叶片数 | 7 | ||
对焦驱动系统 | SWM(宁静波对焦马达) | ||
最大光圈 | F1.8 | ||
镜头重量 | 185 | ||
滤镜口径 | 58mm | ||
最小光圈 | F16 | ||
最近对焦距离 | 45mm |
尼康AF-S 50mm F1.8 G相比前辈最大的改进在于光学结构的变化,它采用全新的6组7枚镜片结构,并内含1枚非球面镜片,而过去的50/1.8D为5组6枚结构,且不含任何特殊镜片。除了光学结构,该镜头还提供了超生波对焦马达,这对于AF性能的提升将非常显著。
▲6组7片镜片结构,内含1枚非球面镜片
▲AF-S 50mm F1.8 G的MTF曲线
其他方面,AF-S 50mm F1.8 G提供了7枚圆形光圈叶片,其最近对焦距离为45mm,放大倍率0.15倍,滤光镜尺寸为58mm,体积仅72mm×52.5mm,重185g。另外,在该镜头的标准配件中还包括HB-47镜头遮光罩及CL-1013软镜头袋,这也都是过去的50/1.8D所没有提供的。
AF-S 50mm F1.8G细节赏析
▲机身为塑料材质,表面覆盖了尼康经典的颗粒涂层,兼顾手感与防滑性
▲镜头侧面标注了AF-S 50mm F1.8G涵盖的主要技术及其产地
▲多层镀膜呈现出红色,镜头口径变大,深度更深,对提升抗眩光能力将有所帮助
▲采用了6组7片光学镜片,包含1枚非球面镜片,其7枚光圈叶片一目了然
▲后组镜片同样有镀膜,同时还新增了防水密封圈
对焦时前组镜片在最近对焦距离时会伸出很多,使其密封性受到影响
▲安装镜头的提示点变大,使识别安装位置变得更加方便
50/1.8G与D3X合体亮相
▲50/1.8G与D3X合体亮相
▲50/1.8G与D3X合体亮相
▲50/1.8G与D3X合体亮相
▲50/1.8G与D3X合体亮相
▲50/1.8G与D3X合体亮相
▲50/1.8G与D3X合体亮相
50/1.8G锐度表现出色
我们将AF-S50mm F1.8 G安装在尼康D3X机身上,使用各档光圈拍摄ISO12233分辨率标版(4000线),经imatest软件分析得出最终结果。
AF-S 50mm F1.8 G中心锐度表现
AF-S 50mm F1.8 G中心锐度表现
▲AF-S 50mm F1.8G 全开光圈及非常好的锐度目测样本(点击可查看大图)
以上数据及目测样本可见,全新的50/1.8G可说是完全超越了我们的期待,全开光圈时的中心锐度即可超过2700LW/PH,且中心锐度从F2.8一直到F16全面超越3000LW/PH大关。与此同时,该镜头的边缘锐度同样让人惊喜,从F4开始一直到F11的分辨率也都超越了3000LW/PH。这样的成像锐度意味着从F2.8开始,你几乎可以随心所欲的利用光圈控制景深而不必担心锐度的损失。
50/1.8G色散目测样本
|
|
|
|
|
|
|
|
AF-S 50mm F1.8G 各档光圈下的边缘色散表现
从上面的数据上可以看出,AF-S 50mm F1.8G在全开光圈时中心存在轻微色散,且光圈收缩至F2.8时中心色散既完全消除,不过在边缘部分,无论任何一档光圈下都存在可察觉的轻微色散。
存在可识别畸变、全开光圈失光明显
F1.8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与AF-S 50mm F1.8 G出色的锐度表现相比,其在畸变和失光方面的表现就有些显得相形见绌了,作为一款定焦头的畸变测试结果并不给力,Imatest给出的数据是的最大光圈F1.8下畸变比率为1.78%,其畸变控制能力甚至还不及某些消费类变焦相机(这样的畸变程度已经不适合拍摄严谨的建筑主题或者是人像特写了)。而在失光方面,AF-S 50mm F1.8 G在F2以下存在明显暗角,F2.8时暗角已十分轻微,继续收缩光圈至F4时暗角完全消除。
全开光圈散景表现不佳
焦距:50mm 光圈F1.8 | 焦距:50mm 光圈F2 |
焦距:50mm 光圈F2.8 | 焦距:50mm 光圈F4 |
焦距:50mm 光圈F5.6 | 焦距:50mm 光圈F8 |
焦距:50mm 光圈F11 | 焦距:50mm 光圈F16 |
AF-S 50mm F1.8 G实拍LED样本(点击可查看大图)
上图为AF-S 50mm F1.8 G在各档光圈下拍摄的LED灯墙样本,从图中可以看到,该款镜头在全开光圈下仅中心点的光斑为圆形,其他光斑几乎全部发成变形,周边弥散圆的形状已经达到了夸张的程度。不过随光圈缩小,弥散圆形状恢复很快,到F2.8时周边光斑基本都已恢复到圆形。
室外散景测试样本:
焦距:50mm 光圈F1.8 | 焦距:50mm 光圈F2 |
焦距:50mm 光圈F2.8 | 焦距:50mm 光圈F4 |
焦距:50mm 光圈F5.6 | 焦距:50mm 光圈F8 |
焦距:50mm 光圈F11 | 焦距:50mm 光圈F16 |
室外场景拍摄的焦外测试样本完全印证了我们在拍摄点光源样本时的结论,从样本可以看到,AF-S 50mm F1.8 G在全开光圈时的焦外表现非常松散,且过度生硬。
50/1.8G抗眩光能力面面观
F1.8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图为各档光圈抗眩光能力测试样本
尽管没有纳米图层,但从以上测试样本可见,AF-S 50mm F1.8G在全开光圈时面对强光源的眩光并不明显。同时,能在如此强光下(1500W日光灯)保持一定的影调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7枚光圈叶片营造的星芒效果并不完美,这在最小光圈样本中非常明显。
IT168评测中心观点
尼康AF-S 50mm F1.8G可谓是50mm F1.8D的全面进化版本,尽管依然采用塑料镜身,但质感明显超越前作,不仅新增设了距离标尺窗、橡胶密封环和超声波马达,而且镜头口径也由前作的52mm升至58mm。同时,此款镜头更标配遮光罩和软布镜头袋,而这些都是过去的50/1.8D不曾提供的。
▲遮光罩和软布镜头袋,都是过去的50/1.8D不曾提供的
而在关键的画质部分,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尼康AF-S 50mm F1.8G的整体表现结合其市场定位来看同样极具魅力。优异的全局锐度表现和色散控制能力让人印象深刻,尽管畸变控制差强人意,散景和抗眩光能力也比较一般,但对于一支1400元左右的定焦镜你还能奢求什么呢?
▲安装了AF-S F1.8G的D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