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技巧】不可否认,当前数码相机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什么智能防抖、自动场景识别、面部检测、笑脸识别、智慧闪光等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技术在简化了大众应用的同时也在为厂家创造不计其数的商业利益。但是,“摄影”不等于“照相”,它应该是充满创造性的,如果你一味追求那些所谓的、“智能化”程度很高的产品,那么你的照片无疑将沦为毫无特色的“标准照”。
反之,要如何才能拍摄出充满创意的作品呢?在这里,我不想谈论有关拍摄的时机、构图的要素、艺术的修为或者审美的高低,我只想告诉大家,在这一切的最前面是要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你手中的器材,并以你对摄影技术本身的理解和运用去发挥你创意。
鉴于本文主要面向入门级摄影爱好者,因此在这里我并不想像教科书里那样把摄影术讲得多么深奥、复杂,所以文章在某些看官眼力可能会显得不够严谨,对于这点敬请见谅。
一:曝光
这是一个有关摄影最根本、也是最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光圈、快门、测光模式以及感光度。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什么是光圈和快门,它们有什么作用。
光圈与快门的意义
你可以想象正确的曝光就好像你打开一个水龙头,要想把一个水桶灌满取决于水龙头开合的程度(也可认为是单位时间的出水量)以及灌水的时间。如果我们假设每秒出水量是A、注水时间是B、水桶的容量是C,那么注满水桶的公式就应该是C=A×B,在这里水龙头开合的程度就是光圈大小,灌水的时间就是快门速度。
为了达到正确的曝光(也就是灌满这桶水),你可以改变光圈值和快门速度,但依然要满足上面的公式,如果快门不变、缩小光圈,就会曝光不足,如果快门不变、光圈变大,就会曝光过度。同样,如果光圈不变、缩短快门速度,就会曝光不足,如果光圈不变、延长快门速度就会曝光过度。
正常曝光
曝光不足
曝光过度
上面的解释听上去好像绕口令,但只要你记住C=A×B的关系也就理解了光圈、快门与正确曝光的关系了。
显然,根据上面的公式,A和B可以被设置为很多不同的值而依然可以满足C=A×B的关系,那么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组合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通过几张样片来说明快门和光圈设置所针对的拍摄题材:
水流(快门速度1/2秒或者更慢)
运动(快门速度1/500秒或者更快)
长时间曝光(快门速度1秒或者更慢)
光圈对景深的作用(左图:F22,右图:F4)
星芒效果(使用尽可能小的光圈设置)
现在,我们知道A和B是变量,而C是固定的,那么这个正确的曝光(也就是水桶的容量)又是由谁决定的呢?
二:测光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具有自动测光系统,它会根据进入镜头的光线来判断合适的曝光值——也就是C。在相机自动判断出C之后,我们便可以据此来任意改变光圈和快门了。但需要说明的是,C并非一成不变,根据测光系统的测光模式变化,C会发生改变。此时,A和B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测光系统都有哪些测光模式呢?
1.平均测光
平均测光模式下,测光系统会考量所有进入镜头的光线,根据整个取景范围来测算最平均的曝光量。此模式下,如果取景范围是一个高光和阴影都很平均的情况,则照片中的高光部分不会太亮、阴影部分也不会太暗。但如果高光部分很多,阴影部分很少,则会出现阴影部分变得很暗。反之,如果高光部分很少,阴影部分很多,则高光的部分会变得太亮。
平均测光(如果采用其他测光方式,则由于画面中有很多高光的部分,因此可能会使整个画面曝光不足)
2.中央重点测光
针对光线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中央重点测光,在此模式下,相机只会考虑进入镜头全部光线中央的一部分是否曝光正常,这非常适合在整个取景范围内只要保证某一部分正确曝光的情况。
中央重点测光(如果采用平均测光,则天空的高亮部分可能会减少曝光量,从而使主体曝光不足)
3.点测光
点测光相对中央重点测光来说只不过测光系统考虑的区域更小,一般都在取景范围中央8%以下。这对于想要保证曝光正确的主体仅占取景范围中很小一部分的情况非常有用。
点测光(如果采用平均测光,则较暗的背景可能会使主体曝光过度)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取景范围的变化,测光系统收集到的光线也是在变化的,而相机会自动调整光圈或者快门的速度以保证正确的曝光(除了全手动曝光模式外)。因此,如果需要重点测光的主体不在取景范围中央,需要用户在正确测光后改变构图,则要利用曝光锁定功能(快门及光圈参数被锁定)。
三:其他有关曝光的概念
1.曝光锁定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数码相机在默认的出厂设定下都会在对焦成功(锁定对焦)的同时自动锁定曝光(快门及光圈参数被锁定),因此用户并不需要担心曝光值会随着构图的改变而改变,但这只是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而非绝对,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就是要先锁定焦点,然后再根据新的构图来进行非常好的曝光,此时就需要利用曝光锁定了。
2.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的作用是快速而直接的调整曝光量,利用曝光补偿,使用者就可以在很多自动拍摄模式下人为调整曝光,比如对一些没有手动曝光功能的傻瓜相机来说,如果没有曝光补偿功能就等于失去了对曝光的控制。不过,曝光补偿再怎么说也是个辅助的功能,只适合快速调整曝光。实际上,曝光补偿依然是通过对光圈或者快门的调整来控制曝光的,比如在光圈优先(A档)下,如果增加曝光补偿则快门速度会变慢(反之亦然),而在快门优先(S档)下,如果增加曝光补偿则光圈会变大(反之亦然),而如果是一台傻瓜相机,则调整的到底是光圈还是快门会取决于场景拍摄模式。
曝光补偿按键
3.包围曝光
这也是一项辅助曝光功能,其作用是在同一位置上连续拍摄不同曝光的照片(曝光的偏移量也就是曝光补偿的量可以由拍摄者自定),这样就算拍摄者拿不准正确的曝光参数,那么在拍摄的多张照片中(通常包括一张相机认为合适的曝光照片、一张相对于前一张有些欠曝的照片和一张相对前一张有些过曝的照片)也可以找出一张相对更接近正确曝光的照片。
-1EV
0EV
另外,除了适合帮助拍摄者找出正确曝光的照片外,多重曝光功能还可以用于合成出宽容度更高的照片,比如利用PS直接对三张不同曝光的照片进行合成,这样既可以体现欠曝照片在高光部分的细节,也可以体现过曝照片在阴影部分的细节。
上面三张照片合成的照片
4.感光度
大家都知道提高相机的感光度可以提升快门速度,但噪点同时也会增加,这就需要拍摄者在由于快门速度过低造成的模糊和由于感光度太高造成的噪点间作出取舍。通常情况下,我建议大家在安全快门速度下尽量使用较低的感光度设置,但如果快门速度不足,那么就有必要提高感光度。毕竟,与由于快门速度太低造成照片模糊相比,高感光造成的噪点就不算什么了。
PS:实际上,提高感光度相当于减小了C,当曝光量减少后,A和B自然也可以减少,比如感光度提高一倍,则C就会下降一倍,此时如果光圈不变,则快门速度之需要之前的1/2就可以继续满足C=A×B的公式。
5.场景模式
如果你的数码相机是没有手动曝光功能的傻瓜机,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建议你还是使用相机内置的场景模式,毕竟厂家预设的场景模式在参数设置上都具有对应场景的代表性,这可比你从始至终只使用自动拍摄模式来应付所有拍摄情况要好多了。同时,在上面提到的内容中,你至少也可以通过对测光、曝光补偿和感光度的调整来改善拍摄效果。另外,对于用户可能感觉频换更换场景模式太麻烦的情况,现在部分厂家已经推出了智能场景识别功能,该功能可以根据所要拍摄的内容自动选择对应的场景,非常方便。
场景模式图
四:白平衡
对白平衡的调整是目前所有数码相机都具备的功能,但很多用户都不会使用它,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各个品牌数码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对于日常应用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凡事没有绝对,比如目前绝大部分的数码相机在家用钨丝灯下如果还采用自动白平衡就会明显偏暖,解决的方法只能是手动设置白平衡或者是将白平衡调整到钨丝灯状态。
目前手动设置白平衡的方法普遍是在正式拍摄前先拍摄一张白纸,这样相机就可以根据实际拍摄的色温来自动调整白平衡(相机知道什么是纯正的“白色”,又知道实际拍摄的白纸变成了什么样子,于是就测得了环境色温),从而保证照片中色温的正确。
另外,对白平衡的设置除了用于获得正确的色温外,也有可能是为了营造某些特殊的色温效果。比如下图:
故意不采用正常的白平衡设置,通过色温来体现一种意境
五:对焦
1.对焦点的选择
大家知道,早期的自动对焦系统只有中心一个对焦点,后来才发展出多个对焦点的AF系统,那么多个对焦点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对于平时绝大部分的应用情况而言,我们都不会去利用除中间之外的其他对焦点,因为即便遇到主体不在取景器中心的情况,那么只要首先利用中心对焦点对主体对焦,成功后再改变构图就可以保证焦点在主体上了,而且相对其他的对焦点来说,中心对焦点往往是对焦速度最快的。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相机在固定的机位上,而所要拍摄的主体又不在取景器的中心,这时为了不频繁的移动相机便可以直接在取景构图后,再手动将对焦点调整到主体上了。
2.连续对焦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连续对焦功能,此功能的作用在于,当需要对焦锁定的主体处于运动当中时,对焦系统可以持续锁定主体直到快门释放为止。而当选择了连续对焦后,使用者还可以再手动选择对焦点,这样就可以在保证所需构图的情况下仍使主体(也就是设定的焦点位置)清晰。另外,连续对焦功能往往还会与连拍功能共同使用,因为在连拍过程中,主体在取景器中的位置往往是会改变的。体育题材的照片往往都会使用连续对焦+连拍的设定。
六:运用闪光灯
其实相机内置的闪光灯不仅仅是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应急用的,作为补光来使用的话更有助于拍摄出好的照片。比如逆光人像,人物背景很亮,全局测光就会使人物面部变暗,局部测光或者点测光人物面部又会令背景过曝,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开启闪光灯,然后通过闪光补偿调整来确定一个合适的出光量,这样不但人物曝光正常,而且背景曝光也能令人满意。
七:RAW的意义
RAW文档是从CCD或CMOS上直接得到的影像信息,它可以被转化为16位的图像,也就是具有65536个层次的图像,这一点是JPEG文档无论如何也没法比拟的,这意味着RAW记录的信息量远远大于JPEG,也意味着RAW的后期处理空间更为广泛。不过,RAW文档的尺寸相比JPEG要大得多,因此对存储空间的需求更大,相机存储一张照片的速度也会变慢。另外,RAW由于没有经过任何优化和润饰,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其表现出来的效果可能并不像经过相机优化的JPEG那样讨人喜欢。因此,除非你特别要求高画质,而且至少有一些后期处理知识,否则RAW未必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