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八年,也就是民国八年的1919年10月12日,奥林巴斯的前身“株式会社高千穗制作所”(TAKACHIHO SEISAKUSHO)在东京涩谷成立了,和现在的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横跨数码影像和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的庞大相比,初生的高千穗制作所只不过是个做显微镜和温度计的小作坊。
高千穗制作所得名于日本传说中八百万天神居住的高千穗山,现在奥林巴斯的名字来历则是希腊神话中十二天神居住的奥林巴斯山,都跟山有着脱不开的关系。高千穗制作所创立之初实际上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被誉为奥林巴斯创始人的山下长,另一个以寺田制作所加入高千穗的寺田新太郎,而日本第一台量产型显微镜即由寺田制作所完成,至于第三个人,是名义上的社长川上谦三郎。
高千穗山
高千穗制作所成立的原因是为了将显微镜国产化,由常盤(TOKIWA)商会出资,由寺田制作所出人力和技术共通研发和生产显微镜及温度计,因此奥林巴斯最早使用的品牌是“TOKIWA”,这个模式有点像现在已经屡见不鲜的OEM。
到1920年,奥林巴斯推出了第一台“旭号”显微镜,这台显微镜在制作材料上选取了俗称青铜的铜锡合金来制作,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加工性能,抗腐蚀,很好的承载性能,适当的导电率和易于焊接等特性,在发明之后首先用在铸造火炮上,也被称为炮铜,当然,时间到了1920年,火炮早已采用了包括自紧身管在内的先进工艺,材料也早已由铜全面转向了钢。旭号采用了青铜做为镜身的材料,价格也毫不含糊,折合现在币值约125万日元,差不多要接近10万人民币了。
Olympus山
奥林巴斯在医疗器械领域相当之强劲,1923年,当时的高千穗制作所为扩大显微镜的研发规模和产能,将温度计部门分离出去,发展到现在就是另一个医疗器械大厂Terumo。到1950年的时候,奥林巴斯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胃照相机,要知道这是在战败之后4年的时候,日本基本上还是一片废墟呢。
旭号发布的第二年,1921年,高千穗制作所将旗下产品的品牌从TOKIWA改为OLYMPUS,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一直到现在,奥林巴斯的显微镜,内窥镜,分析仪等产品依然在医疗行业有着骄人的业绩。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消费类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我们回到相机领域来。奥林巴斯做显微镜起家,在光学设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1935年,奥林巴斯在欧洲总部开设MIZUHO光学研究中心,专门研发光学镜头,折腾到了1936年推出了特别为相机研制的ZUIKO镜头,并同时推出Olympus第一部相机--备有ZUIKO 75mm /F4.0镜头的中画幅Bellows-type(皮腔折叠式) Semi-OLYMPUS。其后,全线OLYMPUS相机镜头均采用ZUIKO为品牌名称。
这一时期的竞争十分激烈,1921年创建的旭光公司(即Pentax)、1928年,创立的“日独写真机商店”就是后来的美能达、1933年创建的精机光学研究所(即后来的佳能公司)、1936年创建的理光公司以及六樱社等诸多专门生产相机的大小公司纷纷出世。此外宫川制作所、藤本制作所、深田商会、东乡堂、日本光测制作所等也生产相机,产品可谓五花八门,就同时期来说,美能达的产品无论是性能,工艺,还是设计制造都处于佼佼者的地位,同期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不少当时的新闻图片都是由美能达相机所拍摄,当然大多数日本相机生产商都给日军提供过相机,这点谁也跑不掉。战时的照片中大多数被秘藏起来,直到1998年才由日本《每日新闻社》编辑成《不许可写真》一书刊行于世。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消费类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1936年的Semi-Olympus I型开始,奥林巴斯陆续研制和投产了多款66以及semi画幅相机。 1938年,奥林巴斯开发出“Semi-Olympus II型”,这也是第一款从机身到镜头都完全由奥林巴斯自主完成的相机。该款相机薄金属板压制成型的机身采用了Semi规格(4.5×6cm)照相机中少见的横开式设计,取景器为筒状的逆伽利略望远镜取景器。
和其他日本相机生产商一样,奥林巴斯也绝口不提在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时期的作为。
二战后,奥林巴斯重新开始了照相机的生产。“Olympus Chrome Six I”作为“Olympus Six”照相机的改良机于1948年开始销售。为了大幅度提高照相机的精密度和强度,该款相机采用了金属压铸机身,顶盖和底盖均被镀铬,并压有着梨皮花纹,外观非常华丽。
“Olympus Chrome Six IIIA”作为“Olympus Chrome Six I”照相机的“后继机”,于1951年开始销售。奥林巴斯汇聚了全部的技术力量,对“Olympus Chrome Six I”进行了彻底的技术改良。该款相机配有胶片平面固定装置,可通过拉紧照相机胶片两端来防止胶片松弛,确保胶片平面的平整度。这项世界创新的新技术作为“对焦性能出色的奥林巴斯照相机”的基础技术之一,被应用于同系列产品后继机的开发和制造上。
1955年面市的“Olympus Chrome Six RIIA”搭载了独立的旁轴测距仪,是“Olympus Six”系列中最高档的照相机。该款相机具有全新设计的机身外形,采用卷片杆进行卷片,并配有自动卷片停止装置。它与未搭载测距器的“Olympus Chrome Six RIIA”一起,成为“Olympus Six”系列中最后一种款式的照相机。
1952年面市的“Olympus Flex I型”是奥林巴斯的第一代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也是顺应当时社会上流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复古风潮而生产的。这款相机基本上是把禄来的“Rollei Flex”山寨了一遍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单反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奥林巴斯一贯的设计风格是轻薄短小全功能,简练和强大是永恒的追求,这个设计思想贯穿了90年的奥林巴斯始终,而在相机上显得尤为突出。二战前后是旁轴相机的黄金时代,同时由徕卡确立的135画幅规格以其便利性,低成本和在便携性与像质之间寻求到的平衡而占据着事实上的主导地位,战后各家所设计的旁轴相机大都在向135画幅靠拢。
奥林巴斯在1948年推出了旁轴测距相机Olympus 35 I,奇怪的是,这款相机上市之初采用了24×32mm画幅,而不是135的24×36mm,后在GHQ(General Headquarters,占领军司令部)的建议下才使用24×36mm画幅。35这个系列推出了I-V等多个不同的型号。
中间插播一句,1949年的时候,奥林巴斯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奥林巴斯光学工业”。
1955年上市的奥林巴斯“Olympus 35 S-3.5”是第一款搭载了卷片杆式卷片机构、联动快门上弦机构(在卷片的同时,快门将被自动上弦的机构)及旁轴联动测距仪的相机。在该款相机上,崭新的设计随处可见。之后,奥林巴斯不仅推出了搭载F2.8镜头的同系列产品,还推出日本第一款装有F1.9大口径镜头的135镜头快门照相机。奥林巴斯在这台小小的相机上实现了卷片-快门联动上弦功能,大大的方便了使用,在日后的岁月里,我们还将多次的看到奥林巴斯各种各样开一时风气之先的卓越设计在不同时代的机身上大放光彩。
同年,奥林巴斯还在Olympus 35 V的基础上推出了Olympus Wide,最大的不同是安装了一枚35mm镜头,在当时看来已经是了不起的广角了。
早期的相机都是使用的手动曝光,快门光圈全凭摄影师经验来确定,在光电效应发现之后,人们就想方设法的把它应用在相机测光上,这就产生了电眼(electric eye),最早的电子测光表。奥林巴斯在1957年推出的Olympus Wide E就是带有硒电池电眼的相机,用户只需要根据机载的测光表读数来确定曝光组合就能得到大致准确的曝光了。当然,早期的电眼测光跟我们现在的TTL测光系统区别很大,很简陋,也很容易受环境光影响,耐用度上更是无从谈起,但是有总比没有强,不是吗?
到了1957年,奥林巴斯的Olympus Wide Super上市,这是一台令人激赏的旁轴测距相机,它拥有一枚35/2的大口径广角镜头,要知道同期的尼康nikon M所配用的35mm镜头也只不过是F3.5的,Olympus Wide Super还有可修正视差 的联动测距仪,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1958年,奥林巴斯发布了可更换镜头的Olympus Ace,配有45mm、35mm和80mm三支可更换镜头,但是此时旁轴没落的愁云已经不短聚集,新生的35mm单反相机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单反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时间到了1959年,这一年里,尼康推出了Nikon F,佳能推出了canonflex,35mm单反相机的竞争开始进入白热化状态,但是奥林巴斯没有加入这个等级市场的竞争,而是出人意料的推出了独特的半幅相机olympus pen。从59年第一台pen推出到66年最后一台pen FT面世,奥林巴斯Pen系列一共售出了超过1700万台,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这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男人叫做Yoshihisa Maitani(米谷美久),他几乎设计了一切现在奥林巴斯粉丝们所津津乐道的机型:pen 、pen F 、OM、XA等等,甚至是广受好评的自动相机IS系列和傻瓜机μ系列也都是出自米谷先生之手,正式这些相机在用户中树立了“轻巧便利的拍摄工具”这个奥林巴斯的核心理念。
Yoshihisa Maitani
Yoshihisa Maitani十岁的时候就自己动手做了一台简易相机,还用黑色的窗帘做了个暗房,自学摄影。高中时期,Maitani已经经常在摄影杂志上获奖,他甚至还发现一些当时相机设计上的缺陷,并且发表在杂志上。在他16岁的时候,已经拥有了4项的相机发明专利。Maitani虽然对理论物理感兴趣,但却是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汽车引擎设计,这时他在用一台徕卡IIIf,并继续他的摄影和有关相机改进的设计。
他的导师曾经对他说过一句话:“你的工作就是,就是找出问题的所在!”这也成为Maitani此后思考的指引。大学毕业前,他已经获得一家汽车公司的聘用,准备加入这家公司工作。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Maitani向当时奥林巴斯的研发部门主管Eiichi Sakurai展示了一项有关相机测距器改进的发明,虽然Sakurai告诉Maitani这项改进已经没有多大用处,因为使用这种测距器的折叠式相机已经渐退出市场,但随后Sakurai邀请Maitani加入奥林巴斯,有趣的是,Eiichi Sakurai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
Eiichi Sakurai 1909-1998
“如果Maitani没有加入奥林巴斯,那我们也许会失去一些令人惊叹的相机,但也许也会得到一些令人惊叹的汽车。”
Maitani在1956年加入奥林巴斯,当时他是整个研发部门中最年轻的工程师。因为不会画图,很多时候Maitani的主要工作只是试用来自德国的徕卡和康泰时等相机,然后将使用心得反馈给同事,这对于当时正在山寨徕卡和康泰时的日本企业来说很重要。两年之后,Maitani收到了第一份设计任务-设计一台6000日元的相机。“这是一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Maitani说。当时奥林巴斯最便宜的相机售价也要23000日元,6000日元的相机只能是给小孩玩的玩具相机。不可思议的是,Maitani居然接受了这份任务,而且他要做的并不是玩具相机。经过一番思考,Maitani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第二台相机”,他要设计一台给拥有徕卡相机的人使用的第二台相机,因为他自己本身也使用徕卡,他希望设计出来的相机具有徕卡相机的那种手感。
"Half frame, quarter price",这就是Pen的最基本设计目标。通常低价位的相机因为成本的关系只能搭配一片或两片结构的低质镜头,Maitani在镜头的选择上没有妥协,他恳求奥林巴斯的镜头设计师Hayamizu为相机设计一款Tessar结构的高质镜头。由于镜头的成本相当高,如果按照传统的设计思路,Maitani不可能设计出6000日元的相机来,因此他颠覆了传统,回到相机的基本:镜头、快门、光圈的组合。他采用18X24片幅的机身,减少了相机的体积,同时采用拆卸式的后背,在降低机身高度的同时减少了齿轮的数量,最终相机的齿轮数量减少到不可思议的3个,大大降低了成本。还有一个里程碑式的设计就是弃用过片拨杆,改为转盘式过片机构,这种经典设计一直延用到后来的XA系列。
奥林巴斯Pen 1959
1959年十月,Maitani设计的Olympus Pen推出,因为体积小巧顺应了日益兴起的快照潮流,因为面向大众的普及价位,因为可拍摄高质量的照片,因为优雅而又符合人体工学的外形设计,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同时也开启了半幅相机的一个时代。
之后,Maitani扩展了他的Pen系列,从专业摄影师的“第二台相机”到普通人的“易用相机”,为鼓励更多的女性拍照,推出了电眼测光自动曝光的Pen EE(electric eye)系列,并突破性地把机身设计成灰色,同样大受市场欢迎,销量数以百万计,这是Pen系列的全盛时期。
Pen EE是一款优雅的相机,吸引了很多女性的消费者使用,直到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在二手市场上追寻它。
1962年推出的Pen D则搭载了32mm/F1.9的大光圈镜头和1/500秒的快门,成为Pen系列的高端产品。
1965年推出的Pen EM搭载了电子快门、自动上卷、自动倒卷三项新功能,EM使用两节5号电池作为动力,可以实现快门优先自动曝光,大大的方便了用户。 Pen EM作为较早的电子化及自动化相机,做出了宝贵的尝试,但是因为存在着诸多的可靠性上的缺点,依然还是在上市一年之后停产。奥林巴斯去年曾经展出过一台Macro 4/3样机,外形和EM极为相似,这里面的象征意义不言自明。
Pen的传奇在63年达到了高潮,1963年,Maitani推出了当惊世界殊的Pen F,世界上最早的而且是唯一的半幅单反相机。为了能在小巧的机身里装下复杂的反射系统,Maitani采用了porro-prism(普罗棱镜,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棱镜所组成的倒像系统)设计和旋转式的钛金属快门,这种快门设计更将闪光同步速度提高到单反相机中前所未有的1/500秒。当Pen F在1963年的Photokina上展示的时候,一举震惊了全世界。
到了1966年,奥林巴斯在“Olympus Pen F”照相机的基础上开发制造了“Olympus Pen FT”,其外观与“Olympus Pen F”相同,内置有内测光曝光表,并装有TTL数字式曝光控制系统。摄影时,只要将照相机朝向被摄体,照相机就可以根据已设定的快门速度,自动选择非常好的的光圈值,并将光圈值号码显示于取景器。不仅如此,该机还在“Olympus Pen F”的基础上得到了改良,例如,卷片一次到位、自拍机内置等等。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单反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身内置电子测光表已经具备实用价值,因此奥林巴斯在60年代还开发了一系列搭载电眼Electric Eye的EE自动曝光便携相机,只不过同时代的Pen风头太劲,很少有人会关注这些而已。
“Olympus Auto Eye”是世界上第一款EE搭载照相机,于1960年开始销售。
1965年开始销售的“Olympus 35LE”是世界首款搭载了带有闪光连动装置的程序电子快门照相机。
1968年面市的“Olympus TRIP 35”在“Pen EES”照相机的基础上开发研制,是一款画幅尺寸为35mm的EE式小型照相机。它是以“适用于旅行的便携式照相机”为设计理念而开发制造,因此,被命名为“TRIP”。该机成像品质高、操作简单、故障少、价格便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销售开始后的20年中,其生产台数超过1,000万台,成为长期畅销产品。
“Olympus 35SP”照相机于1969年开始销售。它有点测光和平均测光两种测光模式进行。该机名称中的“SP”来自于“点测光”的英文缩写,是一款兼备程序AE(自动曝光)和手控曝光两种曝光模式的多功能照相机。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单反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窃以为相机生产厂商和人一样,都是有性格的,比如奥林巴斯以显微镜起家,到后来做相机做镜头的时候,成像特点以锐利为主,刻画细致入微,纤毫毕现,这一点用过om系统zukio镜头的人都该有同感。
1971年,奥林巴斯推出了M42螺口的135单反相机ympus FTL投石问路,反响不错,到了73年就推出了OM系统的第一台机身om1,刚推出时起的名字叫M1,徕卡闻听之后很不乐意,硬逼着奥林巴斯多加了个o,75年之后的都改称OM1了,现在二手流通的M1价格恐怕要高出OM1两倍以上。OM1的突出特点是轻巧高性能,比当时其他同档次相机要轻35%以上,功能反而更完善。OM1为了减轻重量,所有手段无不用其极,比如机身内部齿轮一律以钢材制作,只因为铁的密度比相机常用的黄铜低那么一点点。OM1装备了空气减震用以降低快门运作时候的噪音,这在当时也是相当先进的。
M1
OM1的缺点在于它是第一个OM系统机身,在系统的衔接上考虑不周到,比如要给OM1安装电动卷片手柄的话,就必须把底盖拆下来,另外设计也有点点小问题,在实际使用中,OM1经常会发生反光板预锁功能失效的情况,这就是锁定机构的结构问题了。
OM1
由M 1变为OM 1仅仅是称呼不同,之后,OM 1有两次改进:1973年加了马达驱动功能,现有的OM 1同样可以改装马达。这个版本通常被称为OM 1 MD因为在机身前面有“MD”的小标签。1979年OM 1升级为OM 1N。主要是改进了机身和O记T系列闪灯的通讯(在取镜器里加了闪灯 READY/OK的信号。1987年OM 1N停产这给O记的机械相机留下了空白,因为1983年发布的OM 3已经于1986年停产,而OM 3TI于 1995年才出现。)
OM1小巧玲珑而又坚固耐用,前后生产了15年,足见受欢迎程度之高。
OM系统的第二件大事发生在1975年,也就是OM 1发布三年之后(Photokina 1974展示了其原型)。这是OM 1机械相机的电子版姐妹机,增加了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同时保留了手动模式。秉承OM系统的设计理念,OM 2和 OM 1具有相同的尺寸甚至相同的重量。引起轰动的是它的OTF(Off The Film)测光方式,此方式在现有光以及Quick Auto 310闪灯下均能工作。OTF用附加的元件直接测量来自胶片的反射光(对于较短时间的快门则直接测量来自第一幕帘上图案的反射光)。这可以获得精确的曝光,尤其是长时间曝光以及微距摄影。
OM2
1979年OM 2N取代了OM 2,和OM 1N一样,OM 2N同样改善了和T系列闪灯的通讯(它不再支持Quick Auto 310闪灯的TTL闪光模式)。另外,曝光时间翻了一倍,增加到120秒。1984年OM 2N停产,OM 2Sp和OM 4取而代之。
OM2SP
这些相机的主要改进之处是现代化的电子设计,比如取景器里的指针被LEDs取代,点测以及可以用一系列新的明亮聚焦屏。OM 2SP,OM 3和OM 4均在1984年发布。这时,OM 2N停产,OM 1N则一直生产到1987年。
OM 2SP的点测必须在手动模式下才工作,而且也是手动模式下唯一的测光方式。在自动和程序模式下为侧重中央平均测光。程序模式同时控制光圈和快门值,该模式适用于业余爱好者,但是马达速度由5幅/秒降低到3.5幅/秒。该机其它规格和OM 2N接近:可更换后背和聚焦屏,OTF测光模式等。OM 2SP填补了业余机(OM 10 & OM 20),系统机械机(OM 1n)以及优异机(OM 3,OM 4)之间的价格空白。
OM3
机械快门机OM 3和电子快门机OM 4没有程序曝光模式,但是有先进的多点测光(多达八点并能自动平均)同时可以自动高光和阴影补偿,以及1/2000 秒的快门。对于中央平均测光和点测,OM 4有60分钟记忆功能,长时间曝光则不少于4分钟(点测),这至今是个世界记录。自动模式下,现有光和闪灯光均为OTF测光。
OM 4
1987年OM 4升级为OM 4TI,1995年OM 3升级为OM 3TI。新型号有更好的电子性能,更耐用的钛顶盖和底盖,和F280合用具有1/2000秒的闪灯同步。OM最后的机身OM 3TI也是第一个支持OTF闪光的机械相机。
奥林巴斯称自己OM系统有4代专业机:OM1、2、3(Ti)、4(Ti),但实际上业界和用户所承认的也就后两种,尤为值得称赞的是OM4Ti。
1986年上市的OM4Ti和同时代的尼康F3,佳能NF1,宾得LX并称手动时代四大机王,当然了,这四大里面还是佳能NF1最强,有永不损坏的F1之称。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单反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7,80年代是不可更换镜头的专业便携旁轴相机的黄金时代,看看那段日子里的产品,几乎个个都是摄友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徕卡CM,康泰时T3 、TVS,柯尼卡巧思,美能达TC1等等,而奥林巴斯更为出色的XA,却不是那么的为大众所认知。
这台由米谷久美(Yoshihisa Maitani)主导设计的轻便型相机,与当时主流的轻便相机如Rollei 35、Minox 35 等不同之处,就是XA在迷你相机身内,加入了叠影对焦功能,让XA不仅轻便,更是一台功能完整的RF相机,时至今日,XA仍被视为轻便相机中的经典。
它首次出现在1978年的"the FotoKina",并且在此之后半年上市。
它拥有一个高级的大光圈镜头(F-Zuiko 35mm F2.8),半自动光圈优先快门系统(光圈优先)和0.85米至无穷远测距器,当然还有它革命性的太空囊设计。
测距器使这款相机傲视同侪。如果你用过徕卡或其它旁轴测距相机,你就会知道它的对焦有多么容易和快速,再加上安静的快门,这款相机简直就是一个理想的记录工具。它能够捕获人们最真实的瞬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摄影就是关于生活以及你对生活的热情的写照。
通过相机正面的分级拨钮设定光圈,通过取景框观察快门速度,触摸式快门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机身设计,使你即使在比通常情况下更低的快门速度条件下,也能拍出锐利的照片。
在相机机身底部,有一个小扳钮。它可以进行+1.5EV的曝光补偿设定、电池电量检测和12秒的自拍。机身前面的红灯会在自拍计时器工作时闪烁,同时机身会发出"哔哔"的警告声,直到快门释放。
奥林巴斯XA1979-1985年在产,现在在二手市场上还是很容易可以寻觅到它。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单反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80年代中后期,自动对焦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得各家都将生产自动对焦35mm单反相机提上了最重要的日程,作为日系5大之一的奥林巴斯自然也不会例外,在1986年推出了第一款AF单反OM707,但是销售状况不好,奥林巴斯从此就停止了自动对焦胶片单反的开发,令人扼腕叹息。
OM707
停止开发自动对焦单反相机之后,奥林巴斯转而大力发展桥式相机和民用傻瓜相机,倒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1991年上市的“μ”是设计新颖的“μ系列”照相机的第一代机型。也是最为中国老百姓熟悉的一款高级傻瓜相机,μ的外观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而设计的,在其手掌大小的超小型机身中,集中了对焦阶数为100的AF(自动对焦)、多样的闪光模式等为提高照片高画质而开发的多种功能。在“μ系列”中,仅仅μ一款型号的相机生产台数就超过了500万台,可称为是一款名副其实的超级畅销产品。
μ系列发展到后来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轻巧超薄的外观,多彩的配色,部分型号还有生活防水等功能,受到客户的欢迎也是顺理成章的。
2003年的μ150是μ系列胶片傻瓜机的最后一款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单反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就像AF的出现改变了相机业界一样,数码影像浪潮的席卷再一次的让这个世界开始慢慢变化。奥林巴斯在紧凑型数码相机领域开发实力相当强劲,早期的时候想买超长焦或者超大光圈dc恐怕除了奥林巴斯也别无他选,再加上从胶片机继承而来的μ系列强大的知名度和感召力,早在2002年,奥林巴斯CAMEDIA系列的数码相机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台,充分显示了奥林巴斯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缺席了自动对焦胶片单反相机的竞争的奥林巴斯下决心要在数码单反相机上赢回来。2002年奥林巴斯和柯达联手建立了全新数码单反相机系统标准4/3系统,标准定义了该系统的卡口规格和成像元件尺寸(4/3英寸)和长宽比例(4:3),同时宣布该卡口标准具备开放性,允许更多的厂商加入来共同开发相关的产品。4/3系统在推出时宣称其具有两个主要的优势:第一是100%完全为数码成像优化设计,包括接近垂直入射的镜头光路结构、机身与镜头间完备的电子信号传递、出色的超声波CCD除尘功能等,第二是与现有单反相机系统相比更加轻便的机身和镜头系统,在保持相同视角和光圈的同时可以大大减小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同时还可以实现一些在135画幅相机上无法实现的镜头设计(例如F2.0的大光圈变焦镜头等),其实还有第三个优势,那就是4/3系统所用的传感器面积较小,生产成本更低,有利于降低产品的价格,同时这也符合奥林巴斯小即是美的设计理念。松下、富士、适马等公司也先后加入了4/3系统的阵营。
2003年的OlympusE-1是新生的E系统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然后奥林巴斯又依次推出了E-300,E-500,E-330,E-410,E-510等机身(E-410前还有个E-400,仅在欧洲地区发售并无LiveView功能),除了独门的超音波除尘(SSWF,SuperSonicWaveFilter)之外,E-330的翻转屏和LiveView功能,可以让用户使用LCD更加方便的即时取景,这对于数码单反的易用性是一个巨大的提升,所有这些的革新无不是以奥林巴斯作为先导,并逐渐成为事实上的性能衡量标杆的。
2007年6上市的E-510机身还首度加入了被称做IS(ImageStabilization)的由超音波马达驱动的CCD防抖,成为继SONY(前Konica/Minolta),Pentax后第三家使用此类防手震对策的厂商。同样针对快速对焦的超声波马达驱动镜头群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此类镜头在产品代号中加上SWD(SupersonicWaveDrive)以示区别。
作为奥林巴斯E系统最新的旗舰产品,2007年发布的E-3经过了精心设计和周密考虑,足以为高要求的专业摄影师提供极高等级的图像品质、便携性和可靠性。由轻量、高强度镁合金制成的坚固机身能够承受极端恶劣工作环境的考验,E-3不仅拥有防尘、防水滴的特性,在性能上也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它的先进性能包括全十字型双感应器的11点自动对、5幅/秒的高速连拍以及最快可达1/8000秒的高速快门实现了相机的高速性能。E-3具备了奥林巴斯专有的实时取景功能,该功能使摄影师可在相机背面的液晶显示屏上进行实时的构图与取景。使用双轴自由旋转的超晶(HyperCrystal)液晶显示屏。实现了自由角度的实时取景及浏览功能,扩展了拍摄的无限可能。
E-3拥有能够提供100%视野和1.15x放大倍率、亮度更高、观察更舒适、尺寸也更大的光学取景器。同样重要的是,E-3良好的制造工艺使它可经受不间断专业摄影的苛刻考验。机身由轻量、高强度镁合金材料制成,通过密封结构提供防尘和防水滴的特性,E-3还采用了功能强大的除尘系统以有效地清除进入相机的灰尘,而经久耐用的快门也经过了150,000次的释放测试检验。
传感器尺寸在4/3系统诞生之初被说成一个好处,而现在看来,在目前像素大战的风潮之中,这绝对是一个坏处,4/3系统传感器尺寸为18mmX13.5mm,对角线长度只有135相机的1/2,面积则只有1/4左右,在像素密度上发展空间有限,像素开口率的低下又会引起画质,可用iso等等诸多方面的劣势。
去年的8月5日,就在世界的目光已经几乎全部集中在马上就要开幕的北京奥运会上时,数码相机领域突然传来爆炸性的消息:奥林巴斯与松下联合宣布推出基于原有4/3系统(Four Thirds System)的新相机系统:微型4/3系统(Micro Four Thirds)。新的相机系统取消了原有单反相机结构内的反光板,以及五棱镜、目镜等组件,将相机的法兰距离(镜头卡口到成像元件的距离)缩小了一半(从40mm缩短至20mm),同时卡口直径也由50mm缩小至44mm。据称这种新的卡口和机身结构可以显著减小镜头的体积和重量(相同的焦距和光圈规格下),同时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相机机身的结构也可以变得更加紧凑,从而大大缩小体积和重量。
M4/3系统标准的提出,是E系统一个浴火重生的机会,在与全幅和APS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在像素大展中处于劣势的奥林巴斯开始转头占领便携便携数码相机的高端阵地,目前奥林巴斯自己除了一个长的酷似EM的概念模型意外,尚未有量产样机放出,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单反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