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 频道

三棱刀还是双刃剑?Micro 4/3前景判读

【IT168 评论】在奥运圣火照耀下,来自五湖四海的体坛英豪们正用实力与激情书写着自己运动生涯的新华章,而在数码影像业界,奥林巴斯和松下正通过Micro 4/3系统的登场展开了一场摆脱困境的救赎行动。

从幅面危机中转移视线

  随着7月1日尼康第二款全幅单反D700的发布,2008下半年注定已成为平价全画幅DSLR深入普及并大行其道的起始。在此刻,无论现实中位居双雄之位的佳能和尼康,还是处在稍后位次的索尼,以及宾得、三星、富士等单反诸侯,大家均已将传统135银盐胶片标准格式幅面的推广,视作为DSLR市场格局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新的创利热点。然而,与大家鲜明的“主流立场”所不同的是,4/3系统规格旗下的奥林巴斯和松下,则对数码单反业界未来阶段的发展脉络和前瞻性标准的认同显得态度混沌。

  在客观上,除O记和松下之外,位居主流的单反厂商们基本都是以APS-C规格标准来打造自家的基本机型阵容。实力雄厚的佳能和尼康,更是保持着全画幅单反与APS-C幅面规格DSLR机型并行发展的原则。事实也表明,用全幅标准走高端专业产品,用APS-C幅面走中端和入门草根机型路线,这种双管齐下的思维是合情合理的,既利于充实产品线条更易于控制综合成本。而相比之下,在O记麾下,从最低级别的E-420到旗舰机型E-3却只能使用同一种幅面尺寸的图像感应器件。

  由奥林巴斯始创的这种横宽18mm,垂直高度13.5mm,对角线长度为22.5mm幅面规格的感光器件标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已经明显遭遇到更高像素数值注入、更佳宽容度控制、以及更苛刻商业影像输出标准的掣肘。由此,通俗地讲,以奥林巴斯和松下为代表的标准型4/3系统数码单反幅面规格,在全画幅潮流冲击下正面临着愈加严酷的幅面危机。而眼前Micro 4/3(微4/3)系统的诞生,至少可以在这场危机中起到转移视线的效用,不过Micro 4/3系统的原创思维虽然与DSLR产品颇有瓜葛,但其主要的实用化前景还是剑走偏锋落在了可更换镜头的高品质旁轴机型身上。换句话说,以Micro 4/3系统为技术内核的数码影像撷取工具,可以借助精良的画质与当今的入门DSLR机型一争高下,但是在性能构架和操控方式上,Micro 4/3系统已经与单反文化和单镜头光路折返式相机格格不入了。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奥林巴斯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PageNumber}

究竟是再生还是救赎

  在技术层面上,Micro 4/3系统继续保持了原版4/3系统18x13.5mm面积的图像感应器件尺寸,但是其感光器件平面到镜头卡口平面之间的距离(法兰距离)却几乎缩短了一半。由此,在本质上,Micro 4/3系统也只能算是一种后结像光路实现了微缩化的4/3系统而已。奥林巴斯不愧是一个衍生学的高手,他不仅在机型更迭领域频频施展衍生或派生的手段,例如借E-510的现成构架成功推出E-520,以E-410为蓝本顺利升级出E-420等。如今,在核心化的根基技术领域O记竟然也“深挖潜,广利用”,竟然奇思妙想地在4/3系统基础上衍生出一项简约化的Micro 4/3(微4/3)系统来,此般功力和创造力,令人怎能不赞佩一番。

  业界一目了然的是,Micro 4/3系统决不是现有标准型4/3系统的再生或升级,充其量这仅能算是一种“再利用”式的衍生行为。如果我们的目光更挑剔一些的话,那么Micro 4/3系统的出现,甚至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华丽的救赎”。“4/3系统标准”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3月的拉斯维加斯PMA 2003(国际摄影市场联合会2003年度大展)会展上,而真正践行这一全新技术标准的数码单反机型是2003年9月5日由奥林巴斯发布的E-1。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初E-1、E-300等机型采用的是柯达提供的原色CCD感光元件,而今的E-3、E-520等产品则配置了由O记和松下联合开发的Live MOS高速影像传感器。

  无论是实验室测试还是广泛的实用化信息均表明,在介质技术能力方面,Live MOS在影像综合质量方面并不输于全祯传输(FFT)CCD器件,而且在增益能力和低功耗指标方面亦可与CMOS器件媲美。由此,制约4/3系统DSLR机型画质和综合性能提升的瓶颈,并不是图像感应器件本身的介质优劣,而是4/3系统标准所维系的18 x 13.5mm的较小幅面尺寸,以及以此配套发展起来的焦距折损率高达2.0的小像场光学武库。事到如今,4/3系统当初的“垂直入射”,“成像圈充分利用”,“100%数码理念”等立世根本似乎显得有些尴尬起来。当然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在缩减镜头及相机的体积和重量方面,Micro 4/3系统会比标准型4/3系统更具价值和潜力。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价值和潜力”似乎与原汁原味的单反类机型并无瓜葛。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松下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PageNumber}

无可避免的得与失

  由于在银盐胶片介质SLR相机进入AF时代后,奥林巴斯曾放弃单反业务而去专心致力于便携类自动对焦机型的开发,因此当影像行业步入数字化历程时,O记就只能毫无袭承性地另起炉灶来开拓自家的DSLR(数码单反)事业了。应该说,原版的4/3系统基本上就是一种纯粹为DSLR产品专设的技术及结像幅面标准,而这种新生的Micro 4/3(微4/3)系统,却是欲在单反机型与家用便携类DC产品之间再建立一项独立的、崭新的机型概念及技术标准。

  然而,奥林巴斯和松下在对Micro 4/3系统进行充分定义的同时,却并没有太多相关机型的定型及发布信息传来,由此,Micro 4/3系统的实用化前景和可行性能力就未免多了几分折扣。在具体技术细节上,Micro 4/3系统与原版标准4/3系统相比存在着至少“两同三不同”。“两同”指的是:一,图像感应器件的物理尺寸相同,都是18x13.5mm面积;二,都具有更换并配用多种光学镜头的能力。“三不同”则为:首先,镜头卡口直径不同,Micro 4/3系统的卡口比标准型4/3系统卡口直径减少了6mm;其次,镜头尾座与机身卡口之间的金属触点数量不同,4/3系统有9个触点,而Micro 4/3系统则增加到了11个;再者,在缩短法兰距离的同时,Micro 4/3系统还去除了单反类机型传统的反光镜箱和光学五棱镜结构。

  当然,在以上“两同三不同”基础上Micro 4/3系统便顺理成章地拥有了一些现阶段DSLR机型还难以做到的优势,例如高清视频摄录能力、静音快门、以及更加方正纤薄的机身样式等,而且Live view电子实时取景机制也可以继续保留。不过,有得也必会有所有失。完全可以预见的是,按照这项被称为“Micro Four Thirds”标准的Micro 4/3系统打造出来的新概念DC产品,在操控响应效率、握持手感及稳定性、以及更高像素数值和画质标准等方面将很难与DSLR机型相匹敌。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奥林巴斯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PageNumber}

又一场非主流的豪赌

  不言而喻,O记围绕Micro 4/3系统所展开的,将是一种具有与DSLR同样精美画质和镜头换用能力的轻便旁轴机型,而其紧凑感和轻量化指标又与现有的家用口袋DC产品更为接近。于是,这便不由得令人忆起了纪实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以及与他朝夕相伴的徕卡M系列经典。不过,鉴于徕卡早已推出了自家的数码旁轴经典M8,再加之采用大尺寸FOVEON X3类型感光器件的适马DP-1的捷足先登,因此只闻足音未见影的Micro 4/3系统产品恐怕距“后布勒松时代弄影利器”的境界还差得远。

  明确地讲,奥林巴斯和松下新近推行的Micro 4/3系统及未来相关产品,将很难对数码单反机型市场造成实质影响。这首先是由于在现阶段入门级别DSLR机型在全面跨入千万像素门槛的同时,其综合成本及市售身价已跌至更低状态,并且正愈发向着草根化方向蔓延。而且奥林巴斯本身虽然会逐步减少对原版4/3系统光学镜头资源的开发和投入,但其苦心经营的E系列数码单反业务却并不会由此而止步,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O记也会尽力规避Micro 4/3系统产品的出现对本门的DSLR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再一方面,Micro 4/3系统感光器件的幅面尺寸,虽然与其他厂商单反机型所用的全画幅或APS幅面器件相比要袖珍许多,但与主流家用消费级别的小DC相比仍旧属于高成本的大尺寸感光器件,因此受产业成本和价位所限,也万难冲击到时尚而廉价的家用DC产品。

  事实上,是DSLR江湖博弈的失意和高端严肃题材旁轴DC产品市场的一线生机,鼓动了O记能下定决心积极酝酿Micro 4/3系统的出笼。奥林巴斯最终认准了镜头更换能力、专业画质标准、以及良好便携性这三项要点,并将这三点视为Micro 4/3系统的立世根本,生成根本,和发展根本。无论奥林巴斯和松下的携手是否能锻造出数码影像产品市场上真正的“人文利器”或“M式经典”,但眼前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一场由非主流数码影像撷取工具发起的豪赌已经展开了。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松下数码相机讨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结语:成功的Micro 4/3系统会是一把拥有无坚不摧之力的三棱刀,既带给奥林巴斯和松下以财富,更为我们的弄影生活带来新的乐趣和新的追求。而反之,Micro 4/3系统的推广一旦失利,就好似被一柄双刃剑自伤体肤,自损元气。不过无论如何,奥林巴斯和松下这个新锐联盟所展示出来的灵活性,创造力,和十足的勇气,已经赢得了第一声喝彩。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