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 频道

数不尽辉煌与绝唱!国产相机光荣榜下

IT168 技巧】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国外相机的电子化、自动化的普及以及这些相机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了我国相机制造业的一度萎缩,最终剩下了上海的海鸥以及江西的凤凰两个相机品牌。凤凰相机在经过一轮的“涅磐”以后,在竞争中也获得了重生。特别是在20实际最初几年,凤凰35mm相机凭借着金属机身、较好的性能和操控感超过海鸥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国外市场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对于许多老一辈的摄影发烧友来说,凤凰可以说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凤凰相机凭借着较高的性能以及较强的光学素质一直受到早期众多国内用户的钟爱。

  凤凰:尼康、宾得口屡有建树

  凤凰相机的生产厂商是江西光学仪器总厂(现为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该厂的诞生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1965年,中央根据当时的战备形势对中国的工业布局作了一、二、三线战略部署,决定在华东地区组建一个综合性的光学仪器厂。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有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电影机械厂、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南京测绘仪器厂、南京模具厂)的人才和设备集结在革命圣地大茅山区开始了建厂工作,这个工厂就叫“江西光学仪器总厂”。1970年,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以下简称“江光厂”)建成投产。

  

早期江光厂生产的205系列

  205系列机型是江光厂在1970年投产时生产的第一种相机。这款机型在刚刚开始推出时仍然冠于“海鸥”的商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二手市场或者收藏家里看到“海鸥205”的原因。从1983年开始,江光厂正式启用凤凰商标,此后生产的205型都称为“凤凰205”。凤凰205采用旁轴取景设计,镜头为50mm、F2.8的固定焦距不可更换标准镜头。

  

  凤凰DC303刚推出时采用雅西卡FX-3的C/Y接口。在1992年,江光厂将凤凰DC303的C/Y接口改成较为流行的PK接口,推出了凤凰DC303K,这款机型和凤凰DC303除了镜头的装卸方法不一样以外,其他的功能参数完全相同,甚至在体积和重量方面也是完全相同的。

  

  凤凰在2000年末推出了一款较为让人惊喜的机型——DN60,她的外观设计仍然沿用凤凰DC系列机型的造型,只是只是将机身顶部和底部设计成为全金属。最让人惊喜的是DN60采用的是尼康的AI接口,外接AI接口的镜头。当然除了尼康品牌的镜头以外,全苏联的不少优质镜头是采用AI接口的,这无疑给这款相机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

  

  在功能方面,DN60没有太多的惊喜。她采用日本COPAL公司的机械纵走式钢片快门,快门速度有B、1-1/1000秒,闪光灯同步为1/125秒或者以下。测光系统为TTL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三灯显示),全手动的曝光控制。这款相机还具有多次曝光、机械自拍、闪光灯连线插孔以及较受推崇的反光镜预升功能。总的来看,她的功能和DC系列机型相差不大。另外,凤凰还推出了三款囊括鱼眼、中焦以及长焦的AI接口镜头。这款相机在推出之初定价较高,机身为1700元左右。现在的价格大概是1070元左右,笔者觉得也略微偏贵了。

  华山:被苏联人逼上华山

  有的收藏家喜欢收集那些来历有趣的相机。60年代末在西安制造的一种相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35MM的[华山]相机是用热塑塑料制造的,这是一种操作简单的相机,然而却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大约在50年代,苏联在中国进行了许多项目,其中包括在西安市建造一座相机厂,这家工厂设计制造的相机出口回销苏联,相机牌号为SMENA。60年代初苏联撤走了他们的技术人员和专家,留下了制造这种相机的工厂和设备,此后厂家为中国市场生产相机而改为华山牌。

  

    珠江:单反性能超越海鸥

    在中国,特别是在四川和重庆,稍有摄影年龄的“色友”,恐怕没有谁没用过“珠江”相机,直到今天用“珠江”相机和镜头拍摄的也大有人在,它那出色的表现让人怀念不舍,它那的无言结局至还令人叹息心痛不已。

 在四川华蓥,最鼎盛时期有“六光”:明光;永光;金光;新光;红光和华光,这六朵金花组成了华蓥光学城。大家互为补充,分工合作,在计划经济时代着实辉煌了一把,名声和实力无人能出其右,80年代开始,随着计划经济渐渐淡出,这个庞大的光学城开始分化。之后广州照相机厂注册珠江牌照相机商标。从此珠江人十年辛苦,十年创业获得的一切化为泡影。

  

    珠江单反,国产一代名机,那幽幽的黑体几乎就是它的品牌。源于海鸥DF,但是它的性能最后超过了海鸥,它隐约有着尼康F的影子,一 样的敦实厚道,一样的结实耐用,而且它的配件是国内的单反里最全的。

  

    1972年12月,第五机械工业部组织西南地区的华光,明光,金光,永光,星火等五家仪器厂和云南光仪厂,与广州轻工业产品进出口公司洽谈联合开发出口照相机生产事宜,决定由华光,明光,金光,永光等四家厂生产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产品命名为“珠江S-201型”。华光,云南,星火等三家厂开发生产与之配套的广角,中焦和变焦系列照相机专用镜头。

 

    一过六年,断断续续,修修改改,一直到了1978年这台相机才正式的开始生产。 它以海鸥DF为母本,参照了尼康F的外观,尤其在取景器与镜头的设计上,更是接近尼康风格。它的某些镜头几乎就是从尼康镜头上剥下来的。 同时投产的计有58MM/F2标准镜头一款,35MM/F2.3和28MM/F2.8广角镜头二款,105MM/F2.5中焦镜头一款,这些镜头的外形接近于尼康,尤其是一款105MM/F2.5中焦镜不但外观相似,口径相同,光学结构也同样为5片4组,连滤色镜接口也一致。

  

  

  

    80年代以后,华光厂又为珠江S-201相机生产了一款135MM/F2.8[4片4组结构]的中焦镜头,至此珠江的镜头群组基本定型。 35MM/F2.3和135MM/F2.8镜头80年代屡屡获奖,为珠江镜头带来赞誉无数。珠江一门三杰的名声从此传开。

  

    珠江S-207型照相机于1984年引进,在1986年投产。 珠江S-207相机即引进的PENTAX K-1000自拍型照相机,是珠江S-201的换代产品,由于引进了全套软件和镜头,本体,冷挤压等关键件的生产线,使该相机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其生产线设计能力为年产相机20万架。 据说它的前4000部相机使用的是宾德的部件,这是明佳厂的同志介绍的。另有资料证明:引进生产线时宾德共提供了5000部相机的全机配件。

  熊猫孔雀:功能专业至极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70年代初,国内照相机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当时市场最奇缺当属上海产品,摄影爱好者要买一台海鸥DF相机是件极难的事情。因为市场需求,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参照海鸥DF相机,于1972年试制出熊猫牌DF相机。

  

  

具备双闪光同步接口

  熊猫DF相机所配镜头,为4组6片双高斯式结构,焦距58mm,通光孔径1:2,镜头与机身连接为卡口式。取景光路是通过摄影物镜经镀银反射镜反射到五棱镜,又经五棱镜折射到取景目镜里,调焦范围0.6m至无限远。该机采用帘幕式焦点平面快门,快门速度:B门1-1/1000秒。内藏式计数器,按箭头方向推按机身底部的后盖按钮,后盖自动弹开,计数器复位。该机设X及FP两种闪光插口,反光镜锁紧扳手,自拍延时为10秒。该机尺寸:151×99×98mm,重量:1050克。熊猫DF相机共分两种款式,第一款机顶上有熊猫吃竹子的图案,第二款取消了熊猫吃竹子的图案。一款产量较少,其收藏价值明显高于第二款。1977年,该厂将熊猫DF更名为孔雀DF-1型,孔雀DF其实就是熊猫DF的翻版,只是品牌不同罢了,机构与熊猫DF大同小异,孔雀DF出口量远远超过熊猫DF,其收藏价值逊于前者。

  

  

反光板预升开关

  工业基础较好的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由于开发DF相机的时间短、经验少,产品质量与上海照相机厂同类型产品比较差距较大。其主要表现在精机及光学的制造方面,零部件软硬搭配在工艺处理上达不到设计要求,机件加工精度不够,导致快门易出故障,返修率较高。可以说,孔雀DF-1型的质量要优于熊猫DF,但快门易出故障仍是孔雀DF常犯的老毛病。不过,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出品的熊猫与孔雀DF相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及华北地区的相机市场需求,为一部分手里拿着钱买不到相机的摄影爱好者解决了燃眉之急。

  长城:远市场玩个性

  北京照相机厂这曾经的业界精英,生产过多少台现代人眼中的“老式”相机——外人眼中的专业相机,已无人知晓。它的前身为大来照相机厂,是中国最早生产照相机的厂家之一,也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照相机厂,曾经号称“一枝独秀”。在那个年代,北京“长城”与上海“海鸥”齐名。

  1956年,大来照相机厂创始人刘学滨以德国莱卡相机为蓝本,试制仿莱卡相机。由于国内相机生产工艺处于初级阶段,受技术、设备等限制,全部零件均需手工制作。后来,试制成功了仿莱卡2型相机,并以“大来”命名。大来135相机,比上海58-2相机还要早两年。除了进口coated 50mm f3.5镜头外,其他部件全部由大来厂自己设计制造,快门为横走式布帘快门,速度比莱卡2型相机快一级。

  1993年到2001年间,北京市照相机厂先后与香港宝源、日本奥林巴斯合资成立了三个公司。

  如今的北京照相机厂是国内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自行研究生产出的20多个品种和机型的"长城"牌照相机,目前已经销售60余万架;数码技术产品95%销往世界各地;并以OEM方式为柯达、理光等世界知名公司加工生产照相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全国各大相机厂开始向135单反相机发展,北京照相机厂却退出了生产135单反相机的行列,一直生产自己的独特产品——DF系列120简易单反相机。

  长城DF-5 120单反(配标头90mmF3.5)是很经典的国产相机,装上特制的片轴可以拍135底片。其实是现在说的APS尺寸。以当时的技术制造的胶片多倍放大以后,根本谈不上锐度层次什么的。据说这批镜头玻璃是进口的,也许因为机身制造精度不够吧,没看出有多好。

  标头是39mm镙口的,可以装在放大机上做放大头,成像很一般,还不如长城放大机自带的放大头质量好,对短臂放大机而言,90mm也太长了一些(这颗镜头笔者有,不过放大时从来没有用过就是这个原因)。

  华夏:仿制雅西卡修成正果

    1967年8月18日,根据扩大初步设计建设方案规定,第五机械工业部正式确定,工厂第一厂名为镇平高炮指挥镜厂,第二厂名为国营云光仪器厂,工厂代号三五八厂。国营第三五八厂(即国营华夏光学电子仪器厂),创建于1966年3月,是原兵器工业部在

    豫西伏牛山区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军用精密光学仪器厂。1967年8月18日,根据扩大初步设计建设方案规定,第五机械工业部正式确定,工厂第一厂名为镇平高炮指挥镜厂,第二厂名为国营云光仪器厂,工厂代号三五八厂。 原云光仪器厂,迁至河南南阳后更名为华夏光学电子仪器厂,成为生产经营华夏系列照相机为主的国家机械委员会直属大型企业。

    华夏821最初生产于1983年,生产的数量和时间不祥。此款相机代表了80年代国产平视取景相机的研制水平,相机使用了40MM/F2的双高斯镜头,镀增透膜,镜头鉴别率达到国家65标准I级要求,中心视场鉴别率46线/MM,边缘视场鉴别率30线/MM。

  相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形式: 135平视取景相机

  镜头: 40MM/F2六片四组双高斯镜头,镀增透膜,光圈F2—F16,共7档,视场角56度

  快门: 泼郎特中心式,B,1----1/300秒,有自拍

  取景: 平视亮框式取景,倍率0.47倍

  测距: 双影重叠式测距与调焦连动,0.8米至无限远

  闪光: 有X同步闪光机构

  记数倒片: 扳手式,提杆式上开后盖,快门钮可锁紧

  像幅: 24*36MM

  外形尺寸: 120*75*70MM

  重量: 约750克

    华夏821全是铝和铜做的零件,光学玻璃镀膜也很好,达不到像质标准的玻璃一个都不用。这时候相机还没有真正的商标名称。经工厂研究后才顶为“华夏”。接下来就改名生产了“华夏821 ”当时在相机上盖上还没有用中文名字用的是英文“HUAXIA821”在上盖的后面有“MADE IN CHINA”字样,全是刻上去的。821相机在当时销售非常火,很难买的到,只有厂长签字才能买到。但工厂也当礼品送出去了一些。

    华夏85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仿照日本雅西卡FX-3型照相机,在学习、消化、吸收、创造的基础上,而设计出来的国内中高档水平的第三代华夏照相机。该机是工厂“七五”其间民品开发的重点工程,华夏851单反照相机的研制成功,标致着工厂照相机生产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据市场予测结果表明:华夏851单反相机在国内市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小结:

    本篇叙述的多款国产相机都已经绝迹,但是当年这些机器都曾经显赫一时,而且其中的很多机型在技术方面胜过当今的“二鸟”。他们的消失可归结为时代的悲哀。对于年龄稍长的相机爱好者而言,文中叙述的这些国产老相机都曾担当过启蒙的角色,回忆起来仍存敬佩之情。最后仅以此文献给曾经辉煌过的中国相机事业和资深的摄友们,并希望国产“二鸟”能扬长避短、再创辉煌!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