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 频道

07年春便携式大变焦相机横评

    【IT168评测中心】如果说照相机的诞生让我们得以将时间定格和延续;那么变焦镜头的出现,则无疑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能看到比平常更远或者更广的世界。当数码相机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可以不拘于空间和时间的约束,更自由地观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时,我们更希望通过镜头再现的这个世界能更加美好、生动。同时,尽力为大家遴选出更容易使用,更值得购买的产品,也一直是我们IT168评测的宗旨。基于以上一些想法,这次“便携式大变焦数码相机”横向评测得以出炉。

    近一两年来,由于核心技术的日趋成熟,数码相机厂商于是在产品外观造型上花更多的心思,便于携带的超薄型数码相机,和外形风格独特的格调机型层出不穷。技术方面,镜片组设计方式的创新,让原本看似矛盾的“大变焦”和“便携”两个概念终于能在数码相机上共生,以至于现今的入门级数码相机似乎都可以轻易达到5倍光学变焦。而市场的趋势是,由于经典的准专业级机型受到了低价入门单反的排挤,大变焦镜头也不得不转向于更轻量化的机型。于是我们看到了各大数码相机厂商都纷纷推出了便携式的大变焦相机,比如松下的TZ系列继续推新,理光的R系列成功瘦身,奥林巴斯的μ系列甚至入门级的FE系列都推出了5倍变焦的机型,而索尼的T系列卡片机、三星的NV系列机型不仅具有便携、大变焦的特性,还具有时尚个性的外观。

参加此次横评的11款相机

    这次横评,我们征集了一共11款便携式大变焦相机,加上前不久我们测试的单品卡西欧EX-V7,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市场上的该类型所有产品,下文中各款产品的出现次序不分先后。这些产品都具有至少5倍的光学变焦能力,工作重量(包括电池、存储卡等必要附件)不超过300克,市场售价从1000多元至3000多元不等。

    这次评测我们将以计分的形式来进行横向对比,对产品各个项目的表现进行单项计分,每个项目的分数由基础分数和加权分数构成。我们给各款机型一个相同的项目初始分数(约该项目总分的60%),然后根据每款机型在该项目里的具体表现给出加权分数。最终以各项目的总分来计算成绩,并参考售价和周边配件的成本做出性价比评定。各项目的分数权重如下:


    主要的两个大项——基础项目和成像性能,我们给出了45:55的分数比例,这主要是考虑到基础性能关系到我们的使用感受和易用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而成像性能事关最终的成像效果,我们给出了更多的权重。而实拍部分,其实是对成像性能的一个补充,所以它的权重也被计算在成像性能里。
0
第1页:评测综述第2页:规格对比第3页:外观介绍(一)第4页:外观介绍(二)第5页:操控性和特色功能(奥林巴斯FE-240)第6页:操控性和特色功能(柯达C875)第7页:操控性和特色功能(理光R6)第8页:操控性和特色功能(三星NV11/NV7OPS)第9页:操控性和特色功能(三星S850/S1050)第10页:操控性和特色功能(松下TZ2/TZ3/LZ6)第11页:操控性和特色功能(索尼T100)第12页:响应速度第13页:光学防抖效果(理光R6)第14页:光学防抖效果(三星NV7OPS)第15页:光学防抖效果(松下LZ6)第16页:光学防抖效果(松下TZ2)第17页:光学防抖效果(松下TZ3)第18页:光学防抖效果(索尼T100)第19页:测光(点测光)第20页:测光(平均测光)第21页:有声摄像第22页:成像噪点情况(ISO 100)第23页:成像噪点情况(ISO 200)第24页:成像噪点情况(ISO 400)第25页:成像噪点情况(ISO 800)第26页:高感光度成像第27页:成像宽容度第28页:成像色彩第29页:成像分辨率第30页:边缘色散第31页:成像形状畸变(广角端)第32页:成像形状畸变(长焦端)第33页:广角端失光度第34页:实拍样片对比(风光)第35页:实拍样片对比(人像)第36页:实拍样片对比(微距)第37页:实拍样片对比(夜景)第38页:实拍样片对比(闪光拍摄)第39页:实拍样片对比(长焦端静物)第40页:规格及得分汇总
相关文章